查看原文
其他

公园城市理念下的城乡融合发展单元发展路径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郑玉梁 李竹颖等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2021-04-16

导读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建设,给成都市乡村地区的规划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城乡融合发展单元作为乡村地区落实公园城市理念的基本空间单元和重要空间载体,以回归人本逻辑的发展理念,在成都市率先探索公园城市理念下城乡融合发展单元的新路径与新思路,即通过多类公园场景营造,满足城乡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实现“以人为本”的综合服务功能的提升。


1 研究背景


自 2003 年成都市开始推进城乡统筹战略以来,在规划理念研究和规划建设工作中已相继探索出“三个集中”“四性原则”“产村相融”“小组微生”“成片连线”等一系列经验。在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成都市率先构建“乡村振兴走廊 + 城乡融合发展单元”的乡村振兴空间格局,以推动城乡进一步融合发展。其中,城乡融合发展单元是乡村地区统筹产业发展、资源利用、市政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最为核心的空间载体。


2018 年 2 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视察时首次提出“公园城市”的概念,明确要求“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为成都市城市发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成都市在全面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目标指引下,需要进一步探索公园城市理念的乡村表达,明确城乡融合发展单元规划建设的新路径与新思路,以期为其他相似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


2 相关概念内涵解析


2.1 公园城市的内涵与特征


公园城市是基于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要求而提出的战略命题,是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价值观、“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发展观的战略决策。根据成都市委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决定》,公园城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打造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它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


基于此,一方面,公园城市应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需要,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城乡建设,引导城乡发展回归人本逻辑,打造具有高品质生活环境的城乡生活场景;另一方面,公园城市应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在保护“山水田林湖城” 生命共同体的基础上,以绿色低碳为理念,充分挖掘生态的全方位价值,创造绿色生活新方式,探索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综合来看,公园城市理念要求城乡发展突出人本属性,以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根本出发点,并将人及其生存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关注人民的需求与生态文明的结合关键点,即以城乡居民的需求为导向,推动生态价值向美学价值、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生活价值、社会价值的全方位转化,实现“以人为本” 的综合服务功能的提升。


2.2 城乡融合发展单元的内涵与特征


在我国广大的乡村地区,存在着大量自然地理区位相邻、文化特质相近、产业业态相似的连片发展区域,由于乡镇行政区划的分割 , 这类区域难以形成生产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学者周富多、王宁、段德罡等相继引入或提出了统筹乡村地区区域发展的理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成都市在总结以往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单元” 的概念,并将其作为重塑城乡空间布局、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空间载体。


城乡融合发展单元是主导产业明确、镇村分工合理、资源要素统筹分配、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管理机制创新开放、城乡充分融合发展的农业产业功能区。城乡融合发展单元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打破以行政镇为组织生产生活单位的传统模式,依托规模化的农业产业园区、特色化的乡村旅游景区布局镇村产业,带动周边区域联动发展,形成涵盖“产业 + 镇村” 的空间和管理单元,并在单元内对产业项目投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置等影响镇村发展的重要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其本质是发展资源跨行政界线的高效融合。


作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空间单元,城乡融合发展单元的基本构成为“1 个产业园区或旅游景区”+“1— 3 个特色镇”+“N 个中心社区”+“N 个林盘”。其中,特色镇是单元内区位条件相对较好、人口相对集中、经济实力相对较强、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配套相对齐全的地区,也是单元内发展要素集中投放与推进建设的“着力点”,应着重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使之成为城乡融合发展单元的发展中心与服务中心。


3 公园城市理念下城乡融合发展单元的关键路径分析


公园城市理念要求城乡发展应突出生态的经济、生活、社会、品牌等全方位的价值,以全域公园体系建设引领功能产业、资源利用、文化景观、生活服务、品牌塑造等各方面的发展。而城乡融合发展单元作为集聚乡村地区产业、生态、文化、风貌、设施、交通、景观等要素的空间载体,其内涵与公园城市理念一脉相承,可作为乡村地区落实公园城市理念的基本单元。


在城乡融合发展单元内,通过山水生态、乡村田园、天府人文、产业社区等多类公园场景营造,促进乡镇生产资源有效整合、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统筹自然生态保护、产业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景观体系打造、文化内涵彰显等一系列工作,从而实现公园城市理念的人本回归与绿色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单元应以公园营造要求来整合提升生态要素,满足人对乡村的审美向往。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乡村地区落实公园城市“山水田林湖城”生命共同体的绿色基底,城乡融合发展单元应在分类修复的基础上进一步按照郊野公园、农林公园的要求整合各类生态要素,并充分结合人的活动特征、视线特征,以“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为目标,实现生态资源的有效整合。


城乡融合发展单元应以多元产业融合场景、整合产业发展要素,满足人对乡村的向往。从日本与中国台湾等地的乡村发展实践来看,农村的产业发展必须与城市的新技术、新业态、新经济充分融合,形成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现代生态经济体系,才能留住更多的年轻人才、专业人才和高学历人才。成都乡村具有较好的“一三融合”发展态势,其中以发达的乡村旅游为代表。在未来,还须推动农业的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同时加强与商业、文化、体育等产业的进一步融合。


城乡融合发展单元应从单一的空间营造转向人文场景的营造,满足人对乡村的精神向往。丰富的乡村文化发展与展示体系是提升乡村人文魅力、落实公园城市文化发展格局的重要手段。在公园城市理念下,城乡融合发展单元应实现从建设文化服务设施、文化活动场地等片面的手段,向活化利用文化遗产、展现新兴文化魅力的综合手段转变,强化乡村作为城乡居民精神家园的作用。


城乡融合发展单元应推动服务设施体系由标准化向差异化、特色化迈进,满足人对乡村的生活向往。随着城乡居民利益的日趋多元,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要求日益提高,城乡融合发展单元应就其自身特征,为不同人群匹配高品质的服务设施,实现城乡“均好”的高品质生活环境。


城乡融合发展单元基本构成示意图


4 公园城市理念下成都城乡融合发展单元发展路径的探索


4.1   以生态修复为基础展现大美田园风光


成都的乡村地区主要由山、水、田、林四个生态要素构成。山的修复提升,主要是在修复受损山体的基础上,通过植树造林进一步强化其生态涵养功能,同时提升山体植被的可观赏性与山边建筑形态及风貌的协调性。水的修复提升,主要是通过落实 “海绵城市”的要求,增强水体的调蓄功能,加强水污染的治理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强化水边建筑形态和风貌控制。田的修复提升,主要是在农田整理、土壤修复的基础上,结合林盘村落“保、改、建”原则,对田间的建筑、道路进行整治提升。林的修复提升,一方面是鼓励生态公益林建设,并在地质灾害区、水源保护区进一步增加绿化覆盖;另一方面是在保护川西传统林盘的基础上,结合传统川西林盘特征进行功能和建筑改造。


除了以上生态修复措施外,成都市在城乡融合发展单元内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其生态景观。首先,根据其产业和文化特征明确单元内的大地景观主题,通过生产性景观和艺术构图的手法对大地景观进行营造;其次,将区域内具有特色的湖泊湿地、人文景观和农林产业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多季相植物的合理搭配以丰富自然色彩,通过控制不同尺度生态要素的空间关系以增强景观的层次感,通过因地制宜地增设休闲服务设施等方式形成若干不同类型的郊野公园;最后,依托区域内现有的道路进行景观改造和慢行功能提升,串联重要的郊野公园、旅游景区和农业产业园区,形成单元内的景观体验网络。


双流空港花田城乡融合发展单元生态田园要素整合效果图

双流空港花田城乡融合发展单元实景图



4.2  以镇村体系重构整合产业功能体系


在城乡融合发展单元内,多元场景的营造和产业功能要素的整合有赖于镇村体系的重构,并以此作为农、商、文、体、旅融合产业体系发展的根本保障。首先需要根据区域内的现状经济、地理条件,产业发展现状和相关规划,对区域内的未来产业发展指引等基础资料进行分析,以此确定区域的产业功能体系;其次,在明确主导产业方向的基础上,从横向产业合作和纵向产业链构成两个维度入手,进一步确定该区域未来重点发展的细分产业环节,并将其分别落实到具体的乡镇;最后,将产业环节落实到具体乡镇的工作阶段,一方面确定该城乡融合发展单元的具体范围,另一方面根据产业环节的重要程度、集聚能力进一步确定单元内的镇村体系。


以崇州优质粮油城乡融合发展单元为例,研究构建了以优质粮油生产为核心,涵盖“作物研发、农业生产、作物加工、物流贸易”的纵向产业链条,同时与乡村休闲、农业文创形成横向产业合作关系,根据各乡镇在各个产业环节的发展基础条件,确定单元内的廖家镇、道明镇、白头镇、桤泉镇、三江镇在以上产业环节各自发力,同时与崇州城区的羊马镇相配合,形成完整的“产业—空间”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产业功能体系的空间落位进行撤乡并镇,从而形成适应产业体系发展的镇村体系。


崇州优质粮油城乡融合发展单元发展模式图


4.3  以文化发展体系构建乡村人文场景


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方面需要保护乡村地区传统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也需要激发乡村文化新形态的产生与发展。在结合历史遗迹和非物质文化传承进行人文景观打造的同时,城乡融合发展单元内部还应以文化发展为目标,结合镇、中心社区、林盘三级空间的不同规模和特征,植入多层级的文化创意与研发、文化弘扬与研究、文化交流与博览的特色功能载体。在镇层级,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发展文化创意中心、会议会展中心、林盘学院等文化功能载体;在中心社区层级,可以发展在地文化交流基地、创意农业发展基地等文化功能载体;在林盘层级,则可以发展文化展览型、创客基地型、社团组织型等不同类型的特色林盘。


崇州优质粮油城乡融合发展单元充分依托其林盘资源,构建了涵盖林盘保护与发展研究、林盘文化传承展示等在内的文化功能体系,同时依托创意建筑设计形成了集文化交流、休闲住宿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林盘。


位于道明镇的特色林盘


4.4  以特色化、差异化服务设施保障高品质生活环境


在辐射范围方面,区别于以镇村行政区划为边界的标准化基本服务设施体系,城乡统筹发展单元内的生活服务设施应突破传统的行政边界进行统筹考量。在服务品质方面,应充分考虑乡村居民的生活所需是随时代进步而产生变化的,从而增加品质化的生活性基本服务设施,如新型职业农民互助中心、少儿托管所等社区类服务设施,乡愁纪念馆、流动书店等文化服务设施。


以郫都区都市农业城乡融合发展单元为例,在单元内的战旗村配建了辐射周边多个行政村的人民医院、小学和幼儿园等服务设施,同时还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幼儿托管站、金融服务站、卫生服务站等服务设施,当地村民在村内即可办理百余项服务内容。


5 结语


站在全面决胜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节点,成都市需要以更高的目标统筹城乡发展。成都建设公园城市是新发展理念在城市发展中的全新实践,给成都的乡村地区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城乡融合发展单元理念试图从空间层面对乡村地区的生态、产业、交通、文化、公共服务等进行有效整合,为成都乡村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但实际上,乡村地区的发展还十分有赖于管理体制、政策设计等方面的有力支持。目前,体现城乡融合发展单元理念的体制机制正在不断研究和细化中,期望未来成都的乡村发展更加美好。


作者介绍

郑玉梁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主任规划师

李竹颖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研究二所副所长

杨   潇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本文原载于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刊《城乡规划》杂志2019年第1期。


推荐阅读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的思考

公园城市的公园形态类型与规划特征

公园城市视角下基于空间治理的区域绿地管控与上海郊野公园规划实践

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正式公布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分析—以晋江市为例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我国城乡规划工作的非营利性行业组织。致力于制定城市规划执业规则、推广规划相关行业标准、搭建行业研究交流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